前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获得了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成为集团公司2015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据悉,由八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设立的“航天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已有近30项合作成果应用于“玉兔号”月球车、长征五号、长征六号等型号产品研制中。 近年来,该院还与其他高校共同开展了近700个项目的研究,借助高校专业设备和人才优势,攻克了近百项关键技术;一批成果有效支撑了遥感系列卫星、风云系列卫星、神舟系列飞船(含空间对接机构)等国家重大工程型号的研制。 我国载人飞船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崇峰认为,航天产品生产链具有“技术难度高、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在产品技术的前瞻性、探索性方面具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在其研究基础上,航天企业应用相关成果,借助其研究能力,可加快产品技术开发和研发制造。 在前不久上海市召开的产学研合作表彰大会上,该院还荣获了“上海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该院创造的“4+4”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受到了市领导的好评,要求在全市推广应用。 据该院研发部部长夏永江介绍,“4+4”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就是将产学研合作的内容按照技术成熟度所处的不同环节分为前沿探索层、专业领域层、技术攻关层、系统创新层四个层次;按照合作由松散到紧密的循序渐进过程,针对性地采用设立创新基金、联合申报项目、开展横向合作、联合建设创新平台四种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把该院打造成国家级和上海区域级协同创新同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今,该院重点在系统总体、专业领域、基础前沿3个方面开展了协同创新;建成了包括3个院士工作站、3个海外研发中心在内的一批联合创新机构;先后与国内4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在5大领域14个核心专业上,打造了多层次、多模式、国际化、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 该院还通过受聘兼职博士生导师、聘任兼职研究员等互派人员形式加强了与高校人才交流,并面向国内优势高校发布创新基金,支持高校开展了300多项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支撑了多个973项目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基础项目的成功申报,获批国家研发经费2.6亿元。 同时,该院还支撑了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集团级研发中心的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引领和支撑航天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概念,研究成果应用到多个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基础研究能力由此得到大幅提升。(尹林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