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 宇航系统 - 应用卫星 > 正文
风云三号卫星
发布时间:2016-07-14 作者: 信息来源:

风云三号是我国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均匀分辨率的气象参数;研究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规律,为气候预测提供各种气象及地球物理参数;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地表生态环境;为各种专业活动(航空、航海等)提供全球任一地区的气象信息,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的对地气象与环境综合探测。风云三号卫星是国内搭载遥感探测仪器最多的一颗对地遥感卫星,卫星创新性地采用了先进的综合对地观测卫星总体技术、高可靠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先进的定量遥感技术、天地一体化的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技术、全球三维大气高精度定量反演技术、数值天气预报卫星资料同化应用技术和地球气候系统卫星信息提取及应用等七项新技术,实现了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从单一的光学探测到紫外、可见、红外和微波的全谱段宽波谱探测,从宽覆盖公里级观测提高到百米级观测,从国内组网接收到全球组网接收等四大技术跨越,其整体探测能力和应用水平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风云三号卫星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4月,风云三号C星被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纳入值班卫星。

基本参数

卫星名称: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发射质量:2400千克

卫星尺寸:4.46米X10米X3.79米

稳定方式:三轴稳定

卫星轨道: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836千米

轨道倾角:98.75°

有效载荷: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臭氧垂直探测仪、臭氧总量探测仪、太阳辐照度监测仪、微波温度探测辐射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地球辐射探测仪、空间环境监测器

设计寿命:3-5年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国内外注册用户超过了2万,共支持10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风云三号卫星数据和产品已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以及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电力、水利、交通、测绘、航空、航天和军事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接收和利用风云三号卫星资料。欧洲气象卫星组织每天接收风云三号卫星所有轨道的资料,并与中国气象局建立专线交换卫星资料;美国计划建立中美气象通讯专线与我国交换风云三号卫星数据;加拿大、芬兰、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均在接收或计划接收风云三号卫星资料。风云三号卫星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气象卫星及卫星应用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业务稳定可靠、产品适用定量、信息充分共享、服务优质高效”的应用格局,使气象卫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明显提升,在政府决策、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中发挥显著作用。

风云三号A星(FY-3A)

风云三号A星于2008年5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风云三号A星星作为我国新一代风云极轨气象卫星的首发试验试用卫星,装载11种先进探测仪器,具有有效载荷多、运动部件多的特点,且大部分仪器属于首次上星,仪器的定量探测性能要求高、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整星研制水平与国际同类气象卫星相当。2008年11月卫星正式投入业务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升级换代,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风云三号A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全球影像镶嵌图

风云三号B星(FY-3B)

风云三号B星于2010年11月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风云三号A、B星上、下午星组网探测使我国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此项能力的国家,使全球资料的观测时效从12小时提高到4.5小时,预报精度提高3.0%左右,预报时效延长24~36小时左右。

风云三号C星(FY-3C)

风云三号C星于2013年9月23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作为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首颗业务星,C星成功发射及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实现了从试验试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卫星设计寿命从3年提高到5年,实现了高时效的全球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观测能力,预计可使我国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提高3%,其资料将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自然灾害和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防灾减灾、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更大贡献。2014年4月,风云三号C星被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纳入值班卫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