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的投入使用仪式。国家航天局李国平总工程师出席活动,与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两星投入使用证书的签署。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共同签署了两星长期运行管理协议。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开展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时1PPM高精度CO₂柱浓度探测。本次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首个高精度全球全天时二氧化碳柱浓度分布图,首个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遥感图,全球臭氧柱浓度遥感图,全球PM2.5产品分布遥感图等20余项产品。
卫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有力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和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战略,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持续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2023年12月27日,卫星工程总体已组织完成卫星系统测试、星地一体化指标测试、地面系统测试、应用系统产品测试与评价等所有测试任务。截至2024年6月底,卫星已在轨运行11750圈,地面累计接收数据659TB,生产1级产品数据288626景。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全球首颗主动激光CO₂探测卫星,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星。卫星运行于轨道高度为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配置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及宽幅成像光谱仪(WSI)等五台遥感仪器,通过主动激光与被动高光谱、多光谱、偏振等手段结合,实现CO₂激光主动探测、细颗粒物立体探测、气态污染物探测和地表环境探测,以及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大范围、连续、动态的综合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