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为了航天强国的使命我们迎难而上、奋战在各地,寒风瑟瑟的大漠戈壁,温热潮湿的热带海洋,集智攻关的实验场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热火朝天的总装车间……到处都是上海航天人兢兢业业的身影。上海航天官微开设“奋战”栏目,看各单位踔厉奋发的精气神和干劲。
深秋时节的806所,处处涌动着热火朝天、机械轰鸣的繁忙景象:马不停蹄运转的设备,来去匆匆的身影,高效流转的产品……进入四季度,年底各项任务收官在即,806所早已秣马厉兵进入奋战状态,用激情与活力书写着奋斗华章。
日事日毕,全力冲刺保节点
早上8点15分,806所第九研究室测控试验室内,试验人员正协同合作,开展试验流程对接、口令确认,完成各项调试及数据分析。另一侧的试验准备工房内,试验人员有条不紊地在制作点火药包,进行试前标定、试验架调试、测试线路核对,想方设法提升试验效率。四个试验台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常常是一个产品下架,紧接着另一个产品上台。
“四季度以来,多个型号节点告急,每天有近50项试验任务需要完成。”据强主任介绍,第九研究室承担了全院60余个型号的动力系统的试验任务,平均日试验量30余次,任务多,责任重。为此九月初期,部门就针对型号计划任务、瓶颈短线、技术难点、设备能力、安全风险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准型号试验短线瓶颈。“我们的工作计划是按小时计算的。”面对四季度多个任务并行的局面,第九研究室倒排工作计划,每天早上全员提前到岗开展准备工作。结束了一天工作后,再召开试验总结会,总结一天的工作,做到日事日毕。面对试验多设备少、项目复杂、人员不足等难点,部门提出“设备不停、人员倒班”等针对性举措,实现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节点有序推进,为型号任务圆满成功全力冲刺。
创新驱动,智能试验提质效
发动机试验是考核发动机工作性能指标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研制、验收、交付的重要前提。面对高频次的型号试验压力和高质量的交付考验,第九研究室组建固体发动机试验测控一体化平台建设党员责任团队,进一步壮大现有的固体发动机试验测控能力,持续提升试验质量。
“我们是首次接触如此复杂的大型试验平台,所里还抽调了相关部门的精兵强将和我们一起联合攻关。”强主任说,针对平台建设任务多、流程多,队员们以“分包责任制”的形式开展研制工作,每个人认领一个子项目,逐个击破。
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接到项目后,队员小邓就开启了“办公室—试验台”两点一线的往返奔波,每天不是埋着头一心一意撰写实施方案,就是在试验台边核实数据。“最多的一天往返了50多趟。”他腼腆地笑着。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他常常三餐都在试验台边解决。最终,他顺利完成任务,在方案上实现发动机试验从“分布式”向“一体化”测控模式转变。
目前,经历数版方案优化,该项目已得到院批复并顺利推进。项目将完善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监显、远程控制、统一调度的测控能力,支撑试验设备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除固体发动机试验系统外,模态试验能力建设、多维力传感器原位静态标定等多项技术研究也都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设计师们充分利用试验间隔时间进行系统的组装与调试,力争早日应用到产品试验中。
稳扎稳打,筑牢安全防护线
“刚才发动机试验时,燃气舵飞出引发山林火灾,请组织消防、保卫人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下午3时,在第九研究室试验区域,806所联合驻所武警正在组织开展火灾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基于火工品试验敏感、易爆等危险特性,在每次大型试验或首次试验前,安全评审会和安全演练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四季度发动机试验周期长,检测项目多、安全风险大、系统集成度高,第九研究室与所技安环保处联合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开展进一步梳理,共梳理了19个试验关键步骤,实行全过程表格化控制,严格执行责任到岗、岗位到人、一岗双人、双人签署,压实责任主体。“我们严格落实多层级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定点进行安全专项排查,从源头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据小吴介绍,部门还优化改造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试验区域高清防爆视频监控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