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为了航天强国的使命我们迎难而上、奋战在各地,寒风瑟瑟的大漠戈壁,温热潮湿的热带海洋,集智攻关的实验场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热火朝天的总装车间……到处都是上海航天人兢兢业业的身影。上海航天官微开设“奋战”栏目,看各单位踔厉奋发的精气神和干劲。
奋战的号角吹起,509所有这样一支卫星研制队伍时刻“战斗”着。有的化身奔波于戈壁荒野的“机动精英”;有的投身24小时在轨测试保障;有的则长期驻扎用户单位,成为卫星好管好用的“服务智囊”。兵分多路,齐头并进,无论身处祖国的哪个角落,他们以无声的奋战,浇灌着坚守了两代人的事业——光学卫星研制。
面对多星并行研制、连续进场发射的艰巨任务,项目团队一方面加强批量统筹工作,最大程度实现型号间配套统筹,实现平台成本管控,保障产品进度;另一方面,与载荷方排除万难、优化流程,在确保质量到位、验证充分的前提下积极优化流程,保障项目交付节点,确保卫星研制任务圆满收官。
老将身先赴前线
征战戈壁牧星野
研制任务的各项节点、多星并行的紧迫压力,让这支队伍一直“在路上”。保证卫星出厂的前提要大系统对接充分、产品状态确定。而今年大系统对接任务面临着多个型号计划节点不一致,人员和设备与整星测试冲突的局面。项目办及时合并各型号对接计划,对接负责人李总和技术大咖老卢两拨人,接续奔赴沙漠。望着随队携带的星上产品和配套测试设备,老卢笑称:“今年的‘搬砖人’搬的砖不是一般的大而重,快递的地方不是一般的远而难啊。”
按计划行事、按目的达标,团队一落地便立刻投入到设备展开的工作中。团队负责人第一时间与试验场对接,优化对接流程,细化队伍测试项目交接要求……凭着老将们丰富的对接经验和队员们的一股子拼劲,这支配置精干的队伍,在近20天的日追月赶下,完成了多星百余项对接测试项目,圆满高效地完成了本次任务,为大系统按节点的任务完成争取到宝贵时间,受到用户和对接单位的高度赞誉。
一朝新星勇争先
捷报初传赴新场
奋战的号角刚刚吹响,光学卫星研制团队又传来捷报,“卫星已完成了飞控测试,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颗卫星是团队近年来面向轻量化、高性能卫星研制转型的探索与突破。卫星技术新、功能全,测试种类和项目相对以往更多,加之不同研制单位的同型同批次卫星同时进场,发射场设备使用与单星测试时间频发冲突,让本就没有任何喘息余地的测试计划愈发紧张,实施一度陷入僵局。
为确保卫星顺利发射,试验队及时调整计划,队员们日夜轮班上阵,从卫星飞行程序优化到各星载软件状态确定,从单星故障预案到协议数据,不落一个测试项,不漏一个测试指标……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团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大山深处,在飞控现场,团队忙碌的身影还未消散,口令声犹在耳畔回荡,转眼各岗位已就位在轨测试现场,开启下一阶段新征程。
久久为功发扬航天精神
好管好用打造优质品牌
在当前形势下,卫星领域发展追求的不仅是单星的质量,还要追求体系协同、星座合力。“知用户所需,展团队所能”,团队紧盯用户需求,把卫星的“好管好用”写进了卫星设计与研制的必修课里。为了将“好管好用”工作落实,团队由以往的“交卫星”,向“交卫星使用、交能力挖潜”改革创新。
经与用户多次汇报研讨,团队组织了“智囊”团,肩负起革新重任。在兼顾紧张的型号设计与研制工作的同时,“智囊”们长期驻扎用户单位,研究使用需求、使用策略,从用户角度出发,将任务项目、在轨测试经验与用户使用体验充分整合。在一系列的专题讲座与现场交流中,团队和用户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为后续型号星上自主、星间协同优化设计提供丰富的需求和技术积累。
光学卫星研制团队是509所各卫星研制团队的一个缩影,他们怀揣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远大抱负,发扬“红色战略先锋”的奋斗精神,也将以铸星人的情怀、坚持与梦想,以饱满的热情、实干的心态,再一次打好任务完成攻坚战,为航天强国建设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