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一线新闻

一令多星、即测即评,开启卫星专业化测试新模式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3-09-20

走进509所华宁路所区型号电测间,监视屏幕上图形化遥测直观明了显示着卫星当前状态,测试流程按设计步骤自动执行。站在大屏幕前,型号综合测试主任师王储感触颇深,“20天发射一颗卫星对于传统卫星测试模式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现在我们做到了。”面对如此“急、难、险、重”的研制任务形势,509所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组建专业化测试队伍,以数字化赋能卫星测试。

固化流程,并发执行,解决“急”的问题

“对比传统卫星,此颗卫星测试时间要缩短90%,任务非常急,并且必须确保整星测试覆盖性,因此要提前做好测试设计,从源头把控。”王储介绍道。他带领卫星专业化测试团队从型号全周期测试覆盖性设计出发,对测试项目进行优化、固化,共设计整星级测试项目600余个,完成流程固化项目600余个,流程固化率达到97%。固化后的流程既可以在后续批产星测试中直接调用,也可以通过多星并行测试软件同时给多星使用,实现由传统 “一令一星” 的单星测试模式向“一令多星”的多星测试模式转变。“以前一次只能测一颗卫星,现在一次能同时测多颗卫星,测试效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王储补充道。

矩阵式数据融合分析,解决“难”的问题

批产型号的测试状态一致性好,有利于批产星之间测试结果的分析比对,因此,在卫星研制过程中,测试团队重点关注批产星之间测试数据一致性,及时快速发现问题,确保卫星不带问题上天。

面对卫星各分系统承制单位测试数据管理分散、缺乏统一有效分析手段的现状,509所推动建立卫星全周期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卫星测试数据统一管控。纵向上实现分系统验收、整星AIT测试、靶场发射到在轨运行的全周期数据趋势分析,横向上实现批产型号数据一致性分析比对。专业化测试团队基于数据分析平台,开展了批产型号横纵向矩阵式分析以及频谱数据与遥测数据融合分析,并自动快速生成测试流程的数据确认表,实现了“即测即评”的高效测试数据分析与评价。

风险识别,精准管控,解决“险”的问题

“今天下午进行太阳阵展开试验,卫星状态要对照准备状态检查表一一确认无误,对细则中每一个风险点都要谨慎再谨慎,任何一个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型号综合测试副主任师刘彬说。为了提高卫星测试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与管控,专业化测试团队编写了《卫星电测试通用风险库》,梳理整星级电测试通用风险39条。除此之外,型号总体针对本型号特点编写了《卫星使用特性说明》,梳理了本型号专用测试风险15条。“我们以‘通用+专用’的方式实现了卫星电测试风险的精准识别,并由专门的测试安全管控团队实行文件源头把关和现场实地检查两级管控,确保风险管控到位,保障卫星测试安全。”刘彬说道。

智能判读,动态确认,解决“重”的问题

此颗卫星共有遥测近6千条,遥测数量多且关联耦合度高。“以往卫星测试都是通过单阈值判读,判读任务重,对于潜在问题很难发现。为了提高卫星测试数据判读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从整星设计机理出发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算法,提炼出一套实用高效的测试数据判读分析方法。”据刘彬介绍,所有方法都通过软件模型化嵌入到地面测试系统,能够对测试过程实时智能判读、动态确认,具备复杂数据规则判读、状态跳转报警提示、数据超差提前预警、测试信息综合呈现、测试数据深层次挖掘等多项功能,测试判读质量与效率显著提升,大大减轻了测试人员负担。

千帆竞发搏激流,乘风破浪谱华章。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2023年工作会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卫星专业化测试水平,509所在充分总结卫星测试模式成功转型的经验基础上,面向“六个常态”新特征,持续推进卫星领域全型号专业化测试,全力推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领域“三高”全面发展。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