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一线新闻

数字赋能迎任务增长“大考”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3-09-20

近年来,航天型号任务“量”和“质”要求不断增长。为确保高质高效交付,802所不断推进型号任务增长新常态下的科研生产模式转型,举措之一是深耕数字化建设,健全标准体系,打造基于流程和知识的工艺快速设计,实现了设计、工艺到制造等各个环节的型号科研生产模式的数字化协同。

找痛点,源头在哪切口就在哪

以数字化推动型号产品科研生产模式转型,第一步需要“对症下药”,找准科研生产管理过程中真正的痛点、堵点。数字化转型“怎么转、往哪转”,是横在决策和实施部门面前的第一道关。

为此,802所成立了以所长挂帅的数字化管理和实施方阵,在完成生产车间MES应用现状调研后,得出了要切实改变“人盯人”现状的数字化建设要求。然而,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科研生产部部长李建伟在接手这项工作后说:“要像管型号工作一样管数字化工作,一定要在型号上全面推进应用,才能体现数字化的价值。”

围绕科研生产全流程,工作小组绘制出覆盖13个业务系统的《数字化制造系统间数据连接关系图》,成为该项工作的“作战图”。目标逐渐清晰,但生产业务流和数据流关系错综复杂,为厘清数据在过程中的产生方式和流向,工艺技术处的巫婕妤博士对各阶段MES实施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到现场与各车间领导、调度、一线班组长及作业人员、领料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记录他们的需求并进行归集,仔细梳理生产各环节数据的信息,规划和细化数据流转图,形成了一份密密麻麻的“数据地图”。正因为有了“作战图”和“数据地图”,每一次会议研讨和头脑风暴越来越有针对性,讨论的焦点也逐渐聚集,工作方向也越来越清晰。

破壁垒,业务联动共生共赢

数字化实施要发挥效果,一个关键问题是打破业务壁垒:车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什么通道和方式传递给业务部门?工艺收集到的问题怎么进行归集和分类?又怎样转化为线上可实施的模式?……对一连串问题的思考,促进这项系统工程的不断推进。

之前“车间作业计划管理及作业派工”作为MES的核心功能,一直未能在生产部门得到有效应用,为打破这一僵局,科研生产部、工艺技术处和信息中心联合了起来,多次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开展讨论。尽管线上信息处理优化的工作涉及部门多、业务流程复杂、时间跨度长,实施难度非常大,但802所数字化建设人员没有退缩,在多次征集用户使用意见和反馈,并对系统不断完善后,系统设计人员站在用户视角对核心功能进行了功能聚合,把原先分散的功能模块整合到统一的工作台上,大幅度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易用性,渐渐地系统越来越“亲民”了,数据也越来越准确了。四车间主任陆涓涓不无感触地说:“原来单板都是一人负责制,生产进度只能依靠班组长每天现场统计,现在班组长利用MES系统直接将工序派到操作人员,通过扫码记录实时反馈进度,我们也就不需要再‘人盯人’了。”

开新篇,激活流程优化密码

根据计划,A5系统产品在线设计得以推进,完成了4600余项设计资源库建设、47个功能模块的优化和43条数据流的打通,实现了多个业务数据源头建设、整合与强关联,避免数据重复维护和建设,管理效率提升50%以上;批产型号生产计划已实现MES系统100%应用,车间派工、生产执行及工时结算都依靠MES系统,做到了装调过程执行及生产进度的及时反馈;基于MES开发了全级次装机清单采集功能模块,实现装入件的扫码录入,防止过程中出现错装、漏装等问题……就这样,围绕科研生产关键流程,802所聚焦研制和生产瓶颈,集智攻关,一大批影响效率的堵点被一一疏通,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漏点被逐个堵住。

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了以新系统为中枢、多系统互联互通的大科研生产管理系统,优化了管理流程,消除了数据“孤岛”。设计工艺制造协同,生产数据得到了深度融合,业务流转效率明显提高,团队成员纷纷感慨:“这是我们科研生产信息管控能力提升的‘密码’。”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