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全链路数据协同,打造卫星生产线管控系统“智慧大脑”,深化AIT全生命周期数据“采、存、管、用”,为适应“六个常态”新特征,812所秉承“卫星加‘数’发展,‘智’造更加高效”理念,将数字化建设深植发展路径,重塑管理、驱动创新,不断向信息化、数字化要质量、要效率、要效益。
模型驱动,提升设计工艺协同效率
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总体所的牵引下,812所按照“设计要求结构化、工艺设计知识化、数据反馈标准化”的思路,持续推进卫星结构化设计与数据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打通了三维模型100%在线传输、结构化设计要求在线接收、现场结构化数据采集、反馈与确认数据闭环,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全链路数据协同,工艺设计及设计确认效率均有显著提升。
此外,812所还自主开发了多层快速设计、OSR自动布片、电缆网装配规划等三维设计制造协同软件工具集,实现模型信息提取并驱动制造,使得作业现场的专业化与一致性有了明显提升。以电缆网装配为例,“我们在电缆加工方法自动选用、加工流程自动剪裁生成、标准作业指导文件自动生成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实践。”电热装联工程部主任李金柱介绍道,“后续将面向星上电缆敷设过程,持续优化电缆装配序列自动规划与作业指导,进一步解决复杂电缆网人工反复试装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升电缆装配效率和一次装配成功率。
构建平台,强化制造与试验全流程管控
管控系统对卫星生产线而言就好比“智慧大脑”,为打造“最强大脑”,812所自主开发了贯穿机电热组部件制造和整星AIT全过程的卫星数字化制造过程管控平台,通过可视化作业排产、电子化作业指导、生产运行状态监控、产品制造数据管理等核心功能,提升了热管制造、电缆网加工等关键专业过程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同时建立了基于车间物联网的数字化测量与检测平台,具备检测装备物联集成、数据在线采集、检测数据分析判读等自动化测量核心功能,且在电缆电性能自动化测试、卫星高精度自动化测量等典型生产场景中均实现了应用。
为提升并行试验能力,812所打造了卫星空间环境大型试验数字化集控平台,实现热、力试验设备自动化数据采集率近100%;并且通过升级基于主动安全控制策略的外热流温控系统,实现热试验超温自动熔断、异常全要素预警、外热流指令的电子化传递及一键注入等功能,有效提升试验全过程数字化水平。
激活数据,助力卫星AIT全生命周期管理
“立足数据思维,激活海量数据,发挥数据价值”是812所数字化团队的共识,通过对数据产品的挖掘与应用,推动AIT全生命周期数据由“采、存”向“管、用”深化。以产品数据包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抓手,结合物联检测平台,实现精度测量、质量特性测试等设备数据的在线采集,辅以PDM、ERP、MES系统数据集成接口的打通,实现数据同源。
“现场应用场景化”是812所2023年“数字赋能专项工程”的重点责任令之一。为此,团队开发了“影像记录在线集成与确认”和“全景影像数据包”模块,前者实现了影像记录在线采集、集成、确认、查询、下载等功能的基础上,后者则使以功率电缆为代表的舱内产品实现全状态全链路全方位的立体化记录与查阅,有效解决了狭小空间和复杂产品全路径影像记录拍不全、拍不清、效率低的问题。
后续,812所还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策划“线上”条件建设、加速激活“数据”资源,努力推动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持续优化卫星规模化研制能力,抢占卫星“智”造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