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一线新闻

最美奋斗者 用成绩说话,做航天数字化转型“先锋派”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3-02-28

瘦瘦的中等个儿,眼镜、格子衬衫、牛仔裤加上单肩包,寥寥数语即可勾勒出王建祥典型的“程序猿”形象。担任802所信息中心主任近10年,王建祥的身上依然保持着程序员最初的那股朴素劲儿,但从不张扬的他最擅长用漂亮的成绩说话,已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集团级信息化系统建设,积累了很多从“0”“1”的成功案例;产品被集团内外4000多家单位和供应商应用并获得高度认可,成为航天信息化建设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面对信息化建设的“新潮”,他是勇于尝试的“行动派”

让很多初识王建祥的人惊讶的是,这位目前在航天数字化领域小有名气的“程序咖”,在大学竟是税务专业出身。在那个流程和账目都在纸上的年代,刚入所不久的王建祥,敏锐地察觉到信息化发展大趋势,凭借在学校学过的编程知识,参与到了所内物资库房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了一次“跨界”转型。当时,线上系统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新鲜玩意儿”,但王建祥深知,凭学校所学,要应用到实际科研管理中,还远远不够。于是,他一头扎进了物资处的办公室,一边积极学习系统建设的知识,一边虚心向业务员们请教工作流程。在身边的很多同事看来,“这位新来的娃,话不多,却非常有钻研精神”。埋头苦干数月,他用现在几乎已经淘汰的VB语言实现了物资库房管理系统,成为802所的第一个线上系统,也开辟了王建祥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职业生涯道路。

从业多年,王建祥最大的感触,是要做好信息化系统,必须要先熟悉掌握业务的流程。“细节决定成败”,他常常提醒自己。依靠所内的门户网站、内部成本管控系统、科研生产系统的研发,王建祥一点一点积淀了对航天科研生产管理业务的理解。

回忆起2013年所内检验管理制度变革,王建祥记忆犹新。当时,原本很多自检的物资需要委托出所进行检验,制度的变革造成人员的不适应、业务流程不畅,导致采购的到货物资积压。面对如此情况,所长提出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并给王建祥下达了死命令:“1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厘清业务流程,解决物资流转问题,王建祥亲自走上检验管理、库房管理、物资管理各个岗位,带领团队,白天在业务科室亲身体验业务操作流程,晚上带着组员查细节、开会、梳理流程、设计系统开发方案,敲代码。连续两个星期挑灯夜战,如期完成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并为后来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实践是创新研发的源泉”,王建祥表示,只有扎根一线,深入业务,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激发思路、创新手段,设计出有用、好用的产品。

面对与外部技术团队的“壁垒”,他是不肯服输的“倔强派”

2014年,由于所内信息系统逐渐成熟并为人所知,王建祥被介绍参与外部一个进口保税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专门为跨境电商保税仓的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营管理提供支撑。那一年的双十一前夕,在别人都在为买买买摩拳擦掌的时候,王建祥团队却守在电脑前,迎接淘宝天猫国际团队对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压力测试。可没想到的是,系统仅坚持了10分钟就崩溃了,这让王建祥意识到信息中心团队的技术能力与市场上的开发人员之间的差距。

“沮丧也是沮丧的,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凭着不服输的劲儿,王建祥迅速开启了新一轮技术攻坚,每天下班后组织团队成员开会、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并虚心请教阿里技术团队,最终解决了数据高并发状态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不能只埋头干,还是要多接触市场上的技术,并且一定要在实际项目中真刀真枪的上,才能让我们真正进步。”王建祥总是跟队员说,“我们一定要走出去,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更是要跟上时代。”凭着不服输的信念,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吸收外部先进经验,团队能力不断提升,成为航天领域专业所为数不多的具有信息化自主开发能力的队伍。经过不断创新转型,造就了智能协同采购系统和物资全过程管理系统等明星产品,为集团多家单位提供供应链管理功能,实现采购、调度、产保、监督、评价各流程不断线,大大提高了物资采购的效率,成为了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标杆。

面对特殊情况下的“苛刻”需求,他是迎难而上的“实干派”

疫情期间,一边是大白志愿者们的忙前忙后,一边是信息化团队的临危受命,紧急开发保障。3月中旬,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王建祥接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关于紧急研发疫情防控系统的任务,通过手机端采集员工疫情状况,掌握数据开展疫情防控布置。当时部门许多职工已经被封控在家,而别的系统开发工作任务也非常紧张,这样的局面让王建祥一度陷入苦恼。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是关键时刻,越显担当精神。王建祥内心清楚这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再难也要冲!他迅速组织团队,以远程会议的方式商讨解决方案、分解任务,他住在所内,与所外的同志们,每天讨论到后半夜,最终仅用一个星期完成了全院的疫情上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后面封城3个月乃至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全院职工状态收集,大大提高了数据获取和统计效率,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王建祥看来,航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与外部专门的信息化公司的模式不太一样。他们有他们固有的流程和思路,而我们则需要面对很多个性化的需求。他拿导航打了个比方,“既要能在大路导航,也要对无人问津的小路无比熟悉,做好符合航天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我们行驶的这条路没有尽头。”这一路上,王建祥带领的团队,从信息中心刚组建时的9个人发展到现在34人,他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创新能力、敢打敢拼的团队。

与航天重大工程的万人瞩目和家喻户晓不同,像王建祥这样的信息化条线工作者,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为航天事业的“三高”全面发展默默注入了强有力的“推进剂”,用数十年的青春年华,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道路上披荆斩棘。山止川行,臻于至善;莫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王建祥将带领他的团队继续深入探索航天数字化应用,以实际行动和亮眼成绩,诠释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