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人物风采

赓续弘扬航天精神|跨越廿载春秋,矢志逐梦航天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5-07-01

“干起事来雷厉风行,处置问题快速精准。”“每天都笑呵呵的。”“有曹sir在,心里格外踏实。”这是八院飞船团队成员对曹俊生的评价。寥寥几句,靠谱干练、友善和气的形象跃然眼前。

曹俊生,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自2005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加入航天以来,先后参与了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天宫空间站以及后续型号论证及研制工作,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载人航天事业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严慎细实,诠释航天精神

1992年9月21日,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曹俊生投身于这项国家重大工程,如今已过去20个年头。一路走来,“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对他而言早已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融入血液、刻进灵魂的信念。

在神舟九号紧张的发射场测试任务期间,有个回路泵突发质量问题,迫切需要各方力量紧密协作、以最快的速度妥善解决。该组件安装在推进舱内部,周边的环境堪称“错综复杂”,对这个泵组件进行拆除和更换,足以牵动人心。

更为紧迫的是,为了保证此次发射任务的时间节点,必须在4天之内完成这个泵组件的拆除和更换。在接到这一急难险重任务后,时任推进舱总装主任设计师的曹俊生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时间的紧迫、任务的艰巨,与工艺人员对照数字模型,连夜分析泵组件的安装位置及产品周边环境,提出了在狭小空间、复杂环境下拆装外回路泵的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更换流程,对管路、电缆和设备等拆装顺序进行了合理规划,并细化提出了每一步骤的操作注意事项。

为了把产品的更换风险降到最低,曹俊生提出了一个建议:在上海同步利用结构热控船,进行泵组件的更换操作演练。后方操作演练成功后,再将此拆装方案应用在神舟九号上,这无疑为拆装任务增添了一层保障。

在众人瞩目的紧张氛围中,曹俊生带领团队开启了与时间的赛跑,他们争分夺秒,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迅速、每一个决策都果敢又正确。经过不懈努力,曹俊生和团队仅用3天时间,成功解决了整船状态下泵组更换难题,通过精细规划,精准操作,获得上级高度肯定,确保了神舟九号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言传身教,传承航天薪火

如今,载人航天工程已过而立之年,在与型号共同成长的路上,曹俊生深知,新鲜血液不可或缺,要为飞船型号的发展注入新的澎湃动力,让载人航天事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对待载人航天研制队伍中的年轻人,曹俊生像是一位时时放心不下的“大家长”。不管大会小会,他总是把“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挂在嘴上,并时刻提醒每一位成员:“重视产品质量,始终将航天员的生命放在首位”。“照猫画虎、独当一面、推陈出新”,是曹俊生给年轻设计师量身打造的“成长三步走计划”。他引导年轻人从成功案例中熟悉规范、积累经验,在大胆实践中摸爬滚打、提升能力,在突破创新中拓宽视野、破茧成蝶。但凡项目遇上问题,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

如今,不少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快速成长,逐渐成为型号的骨干力量,曹俊生打心底里感到欣慰,他知道,航天事业的接力棒,正在稳稳地传递到下一代航天人的手中。

作为机械总体专业带头人,曹俊生专注于设计师队伍的发展建设,特别重视机械总体设计经验的总结与传承,他带领团队广泛了解国内外各类航天器的特点,先后组织编制了《机械总体基础知识汇编》《航天器构型设计指南与案例》等,为研究室开展机械总体设计、航天器构型布局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如今这两本指导性书籍,已成为年轻设计师的岗位指导书,也为年轻设计师在各个领域总装设计中提高效能起到重要作用。

风雨同舟,彰显无私品质

如今,空间站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每年均有3至4次发射场飞行试验和飞控任务。面对如此高密度的发射节奏,曹俊生坚持与型号研制队伍并肩作战,共同见证成功。

2024年9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天舟八号飞行试验任务期间,他经历了1949年建国以来最强秋台风“摩羯”登陆。回想起“摩羯”登陆的场景,曹俊生仍心有余悸:门窗连同框架瞬时飞出、走廊的天花板一片片掉落并重重砸在地上,窗外的风雨吹到雾色渐起。

作为试验队副队长的曹俊生紧急通知队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躲避,通过对讲机进行联络,了解队员躲避位置并时刻确认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台风过后,他又第一时间联系厂区值班人员,了解产品最新情况,同时每隔2-3小时跟进一次厂房温湿度控制情况,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前往厂房检查产品状态,确认产品状态完好才长舒一口气。为尽快恢复基本生活保障,曹俊生顾不上休息,带队统筹协调现场工作和食宿条件的恢复工作。

海南的夏日,湿热难耐,为了确保在送电后第一时间恢复照明、空调,让队员们有个相对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曹俊生与试验队员一起,协助发射场检修人员共同排查线路问题直到深夜。“这次百年难遇的台风,让我们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以后再大的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走向成功的脚步。”曹俊生说道。

二十载时光匆匆,曹俊生扎根岗位,用青春书写辉煌篇章,以智慧探索未知领域。在20年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如同基因般深深融入他的骨髓;每一个“特别”背后,都在诉说着刻骨铭心的故事,它会因英雄的壮举而更加宏大宽广,也因无数默默奉献的航天人的奋斗而更加触动人心。宇宙浩瀚,飞船往返,每一次新的出发,早已不是最初的开始,而是向着航天强国梦发起的新的冲锋。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