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媒体聚焦

开门红!天舟七号成功奔“天宫”,90后00后不断涌现

来源:青年报 日期:2024-01-29

20241172227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4年度的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80146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七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一代代更迭,更多90后、00后也成为各个岗位的主力军。

首次验证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

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运飞船也从一年两发变成两年三发,天舟七号是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艘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天舟七号试验队介绍道,“天舟七号已是第七艘货运飞船,我们依然按照首飞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天舟货运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以及测控与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等研制任务。

此次天舟七号将对接于核心舱后向端口,首次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为在轨航天员乘组闪送物资。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关键产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对接机构如今已圆满完成31次对接。从早期对接目标只有8吨到目前的180吨,每次满分对接的背后,都彰显着对接机构这一“金牌产品”的强大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站工程交会对接任务的可靠性。

每次工况变化带来的挑战,对于对接机构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对接机构研制团队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考虑到多工况的对接能力,特别是本次天舟七号对接机构更是开展了29个工况的29次捕获缓冲试验,充分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交会对接领域的领先地位。

“天舟七号作为改进型的第二艘飞船,总体状态基本保持一致,但是每一艘面向不同的任务需求,在一些技术状态和功能设置上就会存在一些更改,同时,它也在不断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比如驱动机构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货运飞船研制人员介绍道。天舟货运飞船采用的是玻璃纤维网状结构的半刚性基板,具备质量轻、安全性高、承载能力强、展开方式简单和展开速度快等优势。为实现这一优势,从技术方案论证,到工艺试验和仿真计算,一次次的迭代,最终在天舟七号的太阳电池翼上实现应用。

  已出色完成七次“带货”任务

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七号,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七次“带货”任务,但对于院天舟货运飞船研制团队来说,每一次成功的背后绝不是简单的重复。院天舟团队依托大量的成功飞行数据,从部组件到单机、再到分系统级,建立了成功数据包络分析体系。通过体系管理将数据规范化,提高对数据变化的敏感性,提前发现、尽早干预潜在缺陷,真正做到在“严”上下功夫,人人都是飞船质量的“守护者”。

“依托前面6次的成功飞行数据,我们拥有了从部组件到单机再到分系统级的成功数据包络分析体系。”参加工作不到3年,已参加了6次飞船发射任务的试验队技术综合钱佳程满脸自豪:“成百上千的数据不再是简单的与技术要求比对,而是通过体系管理将数据规范化,提高了对数据变化的敏感性,能够提前发现变化,尽早干预潜在风险。”

在发射场,院天舟七号试验队策划了各项测试、操作前的学习和演练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工作推演会、学习交流会等将文件学习、过程演练落到实处。”试验队质量刘甡一项项地细数,“我们利用过程风险管控实施表格化112项。”一张张表格,一条条说明,一项项控制措施,每个涉及风险的人员都清楚本流程的风险程度,以及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发射场工作期间,试验队对设备测试、操作区这类重点控制区域,小到螺钉螺母大到地面展开支架,均进行过程化表格控制,做到随时可追溯状态,有据可查。舱体质量岗缪银山道出本次环境监测与以往的不同:“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检测手段进一步升级,提高了相关控制能力和监测水平,如环境温湿度预警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试验队将七次发射场经验进行了成果转化,编写了《天舟货运飞船发射场通用手册》。在这本宝典里,年轻的试验队员能找到发射场流程、技术风险、产保控制等。

  90后、00后涌现于各个岗位

记者了解到,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建设,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出现在货运飞船的队伍当中,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6年出生的马秀伟是推进舱总装设计,这是他第一次全程参与发射场任务,每当舱体有操作时,他都会紧跟现场,“总装工作要做到眼见为实,在现场实时对舱体状态设置进行跟进与确认,识别操作风险,更能够保证技术状态可控。”这个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帅气小伙子说起自己的工作一脸认真。

1991年出生的邢赛健,已经在飞行器总装岗位工作13年,“做对”“做好”“做细”,这是他对总装工作的自我标准。狭小的空间、密集的设备和电缆、连体的工作服,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这是对体力和精神的双重考验,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标准,一丝不苟。对自己的徒弟闫金超,邢赛健更是将自己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帮助他成长。

同样是90后的张云开,是对接机构操作一岗,虽然才工作3年,但对接机构从零件到部件、从部装到总装,一张清晰的结构逻辑图早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当中。2002年出生的王奕程是试验队年纪最小的队员,第一次来发射场参与靶场发射任务,稚嫩的脸上带着00后的朝气与自信:“我的任务就是问和学,这次我学会了,下一次我就可以更加熟练。”

对接机构测试是发射场工作的重要一环,张瑞雄第三次作为货运飞船试验队员进场,测试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每一项口令的精准确认,每一项数据的清晰判读,是精心完成好每一项测试的基础,丝毫不能含糊。”张瑞雄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在电测期间,230多条重要测试数据的精准判读,则是同样是对接机构测试岗的翁沈天带着第一次到发射场的95后新人李航在测试期间要做的事情。测试前的精心准备,测试过程中的精准判读,各种数据的“三比对”是他们的日常。“只有平时注重工作的积累,才能对测试数据有敏感性,测试数据在限定的范围固然重要,但有时候细微的变化也是可能存在隐患的,需要及时地识别并排除。”说起对测试数据的精准判读,叶甲秋娓娓道来,他们都是对接机构测试小分队的干将。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