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作美
预测精准
风云卫星在轨监测
为当日气象精准预报处置
提供坚强保障
今年入汛后的北京,暴雨、大风等成为“常客”,天气变幻莫测,气象保障成为九三阅兵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高质量的气象保障始于全面且精密的“空天地气象监测网”,包括地面“站岗”、空中“侦查”和移动“补位”。其中空中“侦查”广泛使用了由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气象卫星。其24小时“在岗”连续观测,从太空视角俯瞰阅兵现场,实现对云系演变、局地对流、大气环流等宏观气象过程的连续监测。
为应对重大活动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高影响天气,北京时间9月1日8时至9月3日23时,风云四号B星启动快速成像仪加密观测,以北京(116°E、39°N)为中心,实施1分钟连续扫描,提供分钟级高频真彩色和红外亮温等多源信息,为强对流发展、云系演变与能见度变化等提供精细化监测。风云三号稳定安全连续运行生产长序列数据集也为气象专家全面预测9月3日当日降雨概率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为确保阅兵期间风云气象卫星在轨业务连续稳定,八院持续强化卫星在轨健康监测,组织型号队伍提前完成在轨风云气象卫星全面健康体检,确保卫星以最佳状态迎接阅兵考验。同时调动型号骨干队伍,全天24小时值班备守,实时分析关键参数信息,提前制定在轨运行策略,随时解决卫星或地面设备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
经过五十余年发展,我国已成功发射两代四型21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共有8颗在轨业务服务,具备全球精细观测和区域连续观测能力,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等重大活动保障、2025年华北地区持续强降雨天气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八院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求,在完善第二代风云气象卫星建设基础上,加快推进第三代风云气象卫星攻关,建设体系效能型智慧气象观测体系,更好地为保护全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