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企业要闻

上海最美退役军人|胸怀“大”志,百炼成“钢”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5-08-04

近日,八院成大钢荣获2025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受到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会见,并参加上海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慰问演出暨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展示活动。

作为一名矢志报国的“现代鲁班”,不论是在军营还是在航天,他始终坚守理想,践行初心,用严慎细实雕琢大国重器,托举起载人航天事业的一次次远征,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上书写匠心传奇。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每一艘的神舟飞船背后都有他钻舱操作的身影。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九号,每一艘货运飞船都凝聚了他精密装配的智慧。27年来,30余发飞行器,攻克多项装配技术难题,带出技术过硬的总装队伍。对他来讲,初心始终如一,而年少时的理想正在航天事业的成就中熠熠发光。

从“国防绿”到“航天蓝”

矢志现代鲁班

从小就喜欢摆弄家里电器的成大钢,一直以来有一个工匠梦。1994年秋,当18岁的成大钢走进上海新中华机器厂(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的大门时,他难掩激动,仿若梦想照进现实。同年12月参军入伍,4年的军旅生涯将他锻造成高炮指挥仪修理精兵,他始终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驰行不息。

1998年深秋的退伍仪式上,他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彼时,改革开放浪潮翻涌,退伍军人安置政策放宽,战友们或南下经商或进大公司,而成大钢目光坚定地将“退伍证”压进《载人飞船总装》的扉页,毅然决然选择回到航天总厂。退伍时班长拍着成大钢的肩膀说:“好兵就像螺丝钉,拧紧了就纹丝不动。”这句话深深印刻在他心里,在之后的二十余载航天征途上始终回响。儿时的梦想,成长的路途,他的工匠梦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神舟”逐梦

担纲总装掌舵人

图片

推进舱作为神舟飞船的动力堡垒,在保证航天员安全的基础上,还必须提供精确的动力控制,各类产品排布紧密、交错纵横,对总装工作提出了严苛的精度要求。1998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值关键技术攻关期,忙碌的车间和复杂的舱体交织成了特殊的时代乐章。刚接触载人飞船的成大钢对飞船既喜欢又敬畏。他说:“干飞船就要钻得了舱体,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一次进舱总装任务,他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出来时汗水早已浸透工作服,双腿由于长时间蹲姿不自主地抖动,但出舱后的成大钢仍有条不紊地收拾物料、工具,他说:“我的工作和这个螺钉一样重要,保护的是航天员的生命,载人航天没有99分,差1分就是不及格。”

27年的坚守,他的青丝染上白霜。飞船总装岗位锻炼出来的不仅是日渐精湛的总装技术,更是作为一名航天人的责任和担当。为确保产品的“万无一失”,成大钢从总装流程和安全性出发,组织团队精心规划、周密推演,总结了一条条操作工序和风险防控措施。2025年4月,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他朴实的笑容里又增加了一份厚重的喜悦。

“天舟”领路

无愧创新先锋

图片

2022年,总厂迎来了天舟六号的总装任务,与天舟一号到五号相比,天舟六号构型有大幅度改动。已是“老法师”的成大钢,反复核对产品状态差异、推敲总装工作难点,“这发产品看似和以往一样,但是空间间距大、设备数量多,操作难度非常大。”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够不着”。以往舱内安装完全依赖人工,可是这次舱高3米,安装人员即使踮起脚尖、抬高双臂也无法实现极限位置的设备安装。面对全新的难题,他带领团队边实践边总结,白天装配保进度,晚上开会想方法,连续两周从早到晚在舱内演练,最终他将目光聚焦到舱内工装,经过一轮轮的迭代验证,一套由多个部件拼接而成的工装孕育而生。借助工装的灵活性,将舱内原本排布复杂的几十台设备划分成4个区域,采用不同工装组合方式开展分区、分类装配,不仅完美解决了舱内极限位置的设备操作需求,还优化了总装流程,减少大型吊装2次、电缆插拔50次,缩短总装周期2天。

“够不着”问题解决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天舟六号搭载了新型的陀螺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达到了0.1mm。成大钢发现,哪怕是拧紧一颗普通的螺钉,产生的轻微振动都可能导致仪器参数偏移。为攻克难题,他带领团队在地面搭建模拟试验台,对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螺钉进行上百次拧紧测试。最终通过自研的力矩控制工装以及“分级拧紧法”,分阶段、分力度精细操作,问题迎刃而解。成大钢与团队突破重重困难,解决了敏感器绝缘、双层主模块安装等技术难题,确保了天舟六号顺利总装、升空。

二十多年来,他带头开发了7项操作方法、23套工艺装备,为空间飞行器总装技术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中国航天基金奖等荣誉。正是他始终将航天标准镌刻在心,并以此作为总装工作的原则和底气,才能在飞船推进舱的“方寸间”,担起航天人的“千斤担”,做出让客户满意的“放心”产品。

传强军薪火

堪当青年领路人

图片

身先士卒是无声的动员令,成大钢在承担的数十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坚持和产品在一起的原则,坚守在飞船总装一线。他带领总装团队随产品四处奔波,曾到外场参试连续数月,他没有一句怨言,始终笑着坚守岗位。“带头干”“冲在前”是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作为班组长,成大钢注重培养航天新人,他不断总结技能技巧、质量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甘当“领路人”。他深知只有团队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完成高质量、高密度的载人任务。他认真总结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参与编制《总体装配工培训教材》等10余套,自制教具,为行业提供了大量教学范本。他打破原有的“一师一徒”的方式,改为“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培养模式,培养出了10余名操作骨干,极大提高了总装队伍的质量意识、技能水平,飞船总装班组先后有2人获航天八院技术能手、6人获闵行技术能手称号。近五年,他累计组织培训20次以上,培训超100人次。他说,“老黄牛”精神不是重复拉犁,而是用辛勤耕耘为后来者踏出更坚实的创新之路。在他的带领下,飞船总装班组攻克了多项技术、质量难题,班组成员共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一朝入伍,军魂入骨”,从军营到航天,三十余载的坚守,成就了这块祖国载人航天事业里的“大钢”“好钢”。他以热爱起笔,把光阴刻进飞行器总装这份挚爱的事业中,用忠诚和担当诠释对祖国的深情,用创新和奉献托举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