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微信矩阵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一线新闻
人物风采
媒体聚焦
视频中心
专题网站

企业要闻

神舟十八号成功返回的最后一米由“我们”守护

来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日期:2024-11-12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02时15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至此,“80后”乘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航天员叶光富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刷新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的纪录,成为我国首位累计飞行时长超过一年的航天员。航天员李聪、李广苏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6所研制的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在返回舱距离地面一米时同步精准点火,为航天员安全返回提供了满满的“安全感”。

前期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作为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中的最后一环,发动机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对任务能否圆满成功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自1994年正式加入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以来,为了不断适应神舟飞船任务的要求,团队经历了总体技术指标的多次变化,发动机的技术方案也在不断优化。“我们把每一次成功都当作下一次挑战的开始”。

为确保 “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806所针对发动机进行多年的潜心研究,期间模拟载人飞船经历发射升空、太空绕行、下降返回等各种复杂恶劣环境。大到每次产品试验,小到每个零件尺寸加工,团队开展了百余次试验测试,确保发动机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精准刹车 确保稳稳着陆

发动机的启动是整个着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

在经历灼烧、黑障、开伞减速等多道程序后,返回舱的速度成功从200米/秒降至8米/秒,此时飞船距离地面高度仅剩一米,但如此高的着陆速度会造成航天员身体的损伤。这就需要通过发动机来进一步减小返回舱的下降速度。在着陆前的最后一米,位于返回舱底部的四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开启“精准刹车”。

发动机产生的巨大推力有效地抑制了返回舱的下坠势头,降低它的下落速度,保证返回舱体平稳、安全落地。这也是自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该产品第13次为航天员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精密设计 交出满意答卷

着陆反推发动机既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力的表现,更是将载人航天“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发动机不但要同时点火,还需在准确的时间内提供精准的推力性能。若其中任何1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工作异常,都有可能危及到返回舱内航天员的安全。

806所通过优化发动机设计点火通道,设计伞盘式点火装置,实现点火装置火焰沿径向均匀作用,搭配集束式药柱形式,将着陆反推发动机内部药柱被点燃时间控制到毫秒内,有力保证四台发动机点火的同步性。

至今,806所发动机研制团队坚持服务载人航天返回任务,为35人次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团队人员不断更迭,但责任使命代代相承。

多年来,从反推发动机方案论证到技术完善,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研制再到产品生产,806所始终坚持以国为重,坚持载人航天产品“零缺陷”质量意识,一次次交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产品,为航天员顺利回家铺就平安航程,用万无一失的成绩向载人航天事业递交了一份份满分答卷。

集团网群

网站链接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邮编:201109

网站管理邮箱:news@sast.cn 网站运维电话:021-24180000 传真:021-24180188 网站维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隐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