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11所砷化镓太阳电池单片组:与太阳争辉的“天羽织造者”
发布时间:2016-04-05 作者: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传说天上的仙女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栖霞,当人们仰望漫天的流光溢彩时,都惊叹仙女们的神技。

今天,在中国航天的队伍中,也有一群心灵手巧、技艺精湛的“织女”,她们是织造航天器翅膀和动力之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11所砷化镓太阳电池组的女职工们。

在电源内“刺绣挑花”

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心脏和动力来源,其中,数以百计的太阳电池片犹如动力之羽,它们通过吸收太阳光能量转化成电能,保障着航天器的正常运作。如果将这神奇的动力之羽称为“天羽”,那砷化镓太阳电池组的全体组员,就是日夜倾心的“天羽织造者”。

该班组已先后为80多个航天型号配备了超过70万片太阳电池,为风云系列、资源系列、北斗导航工程和嫦娥探月工程等航天器配备了高质量的空间用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的面积通常不足30平方厘米,厚度仅为0.1毫米到0.2毫米,而太阳电池上最细的金属线只有十几个微米。

薄片虽小,制成却需要10道工序、70道工步,每片的造价更是数倍于纯金材料,制备过程的精细绝不亚于穿针引线、刺绣挑花。因此,“天羽织造”有超过六成是女性组员,她们使一片片贵重无比却又薄脆精细的“鸿毛”,在太空中“重如泰山”。

青年女将“熬成婆”

2012年4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被写上了日程。由于月球环境特别恶劣,所需的太阳电池除需高效外还要适应月球表面大温差的环境,普通的太阳电池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为了研制新型高效的太阳电池,811所迅速组建了一支攻关团队,并从该班组抽取了20位青年精英,进行封闭式攻关。

这种新型太阳电池十分先进,因此,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并不多,而攻关时间有限,只有两个月。这期间不但要完成新技术可行性的验证,还要完成可靠性试验,为后续批量生产做好完整的技术支持。

攻关组采取了24小时工作制,每天倒两班,60天无休息。攻关过程中,砷化镓太阳电池单片组的女将们,完成了新型太阳电池结构改进、工艺提升和可靠性试验工作,研制出当时国内最高效率的、适应月球环境的砷化镓太阳电池。

过程虽然很辛苦,但结果和成绩却令人欣慰。难怪该班组的女职工都自嘲道,两个月,“媳妇终于熬成婆了”。

十年,与航天共成长

班组成立十年,太阳电池的核心参数光电转换效率也由最初的19%提升至3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太阳电池年产20万片以上,合格率提升至90%以上,年产值突破2亿元。

光电转换效率和合格率的提升非一朝之功,凝聚了全体组员的智慧、辛劳和不断完善的创新精神。

高级技师沈恋英,被组员戏称为拥有一双“鹰眼”的大师,多年来,她练就了见微知著的检验本领,能够发现产品上10微米以下的缺陷。光刻高级工王铄在工作过程中,发明了光刻缓冲软垫,直接将该工序的不合格品降低1个百分点。而班组的“大姐大”池卫英通过同日本本田公司的访问交流,以及清华大学管理课函授学习,快速提升了班组的综合管理能力。

“航天产品不再是昂贵的奢侈品,我们要制造的是高品质低成本的航天精品。”2014年,811所物理电源事业部正式成立,砷化镓太阳电池班组成为八院降本增效的排头兵。

班组内的女职工充分发挥“精打细算”的优势,通过一年的成本降低和利润提升,促使砷化镓太阳电池产品基本具备与国际同类产品竞争的质量和价格,并先后与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开展了太阳电池项目合作。

十年耕耘,砷化镓太阳电池组收获了很多。为了更多的航天器翱翔星海,这些美丽、知性、无畏、尽责的“天羽织造者”将继续编织出更令人称叹的航天精品,让航天女性之美在广袤的宇宙中流光溢彩。(姜德鹏 潘佳音)

【打印】 【关闭】